網頁

2019年12月1日

贏戰下個十年 投資十題材夯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各地掀起反全球化浪潮。 (歐新社)
隨著2010年代接近尾聲,美國銀行(BofA)基於對社會轉變的預測,挑出未來十年應留意的十大重要投資題材。CNBC網站報導,美銀表示,未來十年將是「前所未有的」,全世界的社會、環境、政治與經濟體系面臨「升級的挑戰」。美銀預測,大趨勢將在2020年代達到沸騰點,將導致政府、企業、市場和廣泛社會運作方式改變。

由伊斯雷爾(Haim Israel)為首的美銀分析師在11日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我們預期2020年代將改變舊的典範、顛覆商業模式,並且產生將形塑我們未來生活的新趨勢。在未來十年中,我們應會看到自動化提高、全球經濟衰退、空前的創新、嚴重的環境挑戰、量化寬鬆政策滅亡、人口結構變遷與全球化告終。」
美銀的未來十年十大投資題材包括:1.全球化見頂、2.衰退、3.量化政策失敗、4.人口老化、5.氣候變遷、6.道德資本主義、7.分裂網(Splinternet)、8.機器人與自動化、9.一切智慧化、10.太空

債券市場泡沫愈吹愈大。 (美聯社)

全球化見頂

美銀表示,全球化已經攀抵高峰,這代表下個十年,世界會更加聚焦在地化。伊斯雷爾在報告中表示:「1981-2016年貨物、人力和資本流動不受限制的時代即將結束,主要是普遍認知到雖然全球化代表消費者物價較低,但也代表經濟成長較低、不穩定的工作與社會動盪。」
美銀預測,全球的人事物流動中斷,起初會導致經商成本增加,但最終將邁向能夠提高生產力的重新平衡,並帶動全球經濟走上更高、更可延續的成長之路。美銀分析師群指出:「各國將明定國家產業政策、提高研發支出以促進本土創新、保護新興產業,並且保護本國的龍頭業者免受外國敵意併購。」
在國族主義強化的背景下,投資人應選擇持有商品、房地產和貴金屬之類的實質資產,以及基礎建設和國防企業。這份報告指出,隨著事物向本土轉移,小型股和價值股的布局會強於大型股和成長型股票。
美銀還預測,2020年代將有許多事物會見頂,包括石油、汽車、不平等,人口將老化,而且隨著經濟從持有轉向共享模式,人們將持有較少的物品。
銀髮健康照護具龐大商機。 (歐新社)

衰退疑慮與量化政策失敗

下個年代的經濟展望不必然全都美好。股市可能正徘徊在歷史高點,不過美銀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中,創紀錄的90%受訪者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繁榮景氣周期的末段。
美銀表示:「2010年代經濟陷入低成長和低通膨的情況,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在美國平均僅2%,在歐盟和日本為1%,在中國大陸則由12%降至6%,原因是中國重新平衡,轉向消費型經濟,而非以出口為主的經濟。」
美銀將目前債券市場泡沫視為市場進入2020年的「最大弱點」。
報告指出:「在未來數年,政策失誤(通膨目標/現代貨幣理論)以及政策無能為力(央行貨幣政策不對稱)的開端很可能會導致利率波動劇增,終結十年來看多最低利率-最高獲利的組合,並且暗示資產價格處於高位。債券殖利率失序竄升,可能會在華爾街去槓桿化之際引發極大的痛苦。」為了對即將來臨的衰退避險,美銀建議持有黃金、金礦業者與公用事業等具寡佔性質的公司。

人口老化

全世界人口老化,伴隨新興市場中產階級興起,將改變未來十年的消費者習慣與品味。美銀表示,「企業不僅要應付千禧世代等新興購買力帶來的顛覆性改變,也要面對Z世代(電商、一日取貨)」。
此外,隨著人口老化,提高壽命與品質為目標的健康照護也具有龐大商機。
機器人和自動化是未來十年關鍵主題。 美聯社

氣候變遷與道德資本主義

消費者日益聚焦氣候變遷的影響性,這為清潔能源、電動車、能源效率、新農作方式、水利基礎建設與肉類替代品等領域創造商機。
美銀估計,清潔能源市場目前規模已達3,000億美元,全球廢棄物產業則代表2兆美元的商機。
水利基礎建設2030年前將需要7.5兆美元的最低投資總額,才能跟上預期的成長。

機器人與自動化、分裂網、一切智慧化

美銀表示,美國與中國目前正爭搶領導全球的人工智慧(AI)創新,但這樣的「分裂網」(指網路世界因某些要素被分裂成不同的群體)現象將在2030年前結束,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領導國。
美銀說:「我們認為當前的貿易戰將在2020年代演變成科技戰,美中之間將出現新的『軍備競賽』,爭相在量子運算、大數據、5G、AI、電動車、機器人與網路資安等領域取得國家技術優勢。」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將利用AI革命取得優勢,超越臉書、亞馬遜、蘋果、Netflix、Alphabet等尖牙股。
機器人和自動化也是未來十年關鍵主題,估計接下來到2035年間,全球將有高達50%的工作將受此趨勢影響。此外,隨著一切事物得以連網,科技和數據改變從都市運輸到城市安全的一切,美銀看好「智慧城市」成為最有潛力的投資主題。

太空

美銀預測太空產業到2030年的價值規模可能達1兆美元,航太和國防公司預料取得回報。美銀表示:「新技術(火箭回收再利用)、快速創新民間公司、電子產品微型化與太空、太空旅遊的新服務可能會改變太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