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服務專線:09169-67017

2018年5月26日

自駕車崛起 贏家輸家出列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圖/網路

 電動車、自駕計程車與自駕卡車將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速度可能比你想像得還快。等到這些新型態的運輸工具到達一定規模後,勢必顛覆許多產業、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重新塑造城市的面貌。彭博資訊列舉可能出現翻天覆地變化的領域如下:

汽、柴油車

停車場野餐派對、保險桿貼紙、青少年在路上開車閒晃...這些景象都將隨著汽車從昂貴的所有物變成隨選公用事業而走入歷史。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美國愈來愈少年輕人學開車,主要理由是買車的成本太高,且共乘已經愈來愈方便。微軟連網和自駕車部門負責人塞文(Doug Seven)指出,汽車過去被美國人視為個人身分的一部分,「等到現在20多歲這一輩的人40多歲、現在40多歲活到60多歲的時候,這種文化就會改變了」。

單車和公車

未來若任何人都能靠著智慧手機上的一個按鈕,叫來便宜的自駕車,公共和私人運輸的界線就會開始模糊。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的研究,Uber和Lyft等叫車服務的崛起,已開始減少美國民眾對大眾運輸系統的需求。愈來愈多人用叫車App,不再搭火車、開車、騎單車,甚至連走路都懶了。
少了人類駕駛,計程車服務的成本比起火車或固定路線的公車將更低且更方便。乘客減少將讓大眾運輸系統的投資隨之下滑。
圖/網路

國內航線與高鐵

搭飛機早已是美國國內旅行很普遍的交通方式,但自駕科技能讓搭車更輕鬆舒適。日本子彈列車當年把乘客從機艙搶走,之後他們也會面對類似的問題。

車險費用

法國保險商安盛集團(AXA)技術總監威廉斯說,今日超過90%的陸上交通意外都是人為疏失造成,因此一旦把人類移出駕駛座,安全性可能就會隨之提高。
車險市場起初可能會有兩類保險,一種是傳統的手動車,另一種是為自駕車設計的保單,後面這類的保費最後可能減半。

塞車

連結雲端和先進電腦的交通工具,將不只能自己上路,還能和其他車輛、交通號誌甚至緊急救援服務溝通。就算道路上的車輛增加,這些系統仍能迅速消化車流量,降低壅塞的程度。

贏家又有哪些?

對Netflix或任天堂等娛樂產業而言,自駕車讓人類駕駛空出更多時間可看影片或打電玩。對執法人員而言,自駕車配備的3D感測器和高解析度相機,讓每輛車都成了「移動線民」,交通事故、犯罪現場或可疑行為,全都無所遁形。

經濟日報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