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都預估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全年房屋移轉棟數可望比去年小幅成長,達到29萬棟左右,代表房市的景氣持續回春,不過由於房屋供過於求的情況依舊存在,使得目前的房市仍然屬於「買方市場」,民眾購置新屋時還是得好好地殺價。然而,建商也不是省油的燈,被買家砍掉的價格可能在別的地方補回來,因此民眾要有「出來殺價總是要還」的觀念,在和建商議價的時候,提防價格會不會在以下的地方被悄悄地灌水?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購屋殺價太多時,要小心是否在別的地方被「貴」到了?
首先「灌入車位坪數」是最常見、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舉例來說,在市價一坪賣22萬元的房市區域,有個建商卻打出「每坪只要20萬元」的銷售口號,原來裡面的玄機可能是:(20坪X每坪25萬元)+(一個10坪的車位賣100萬元)=600萬元,含車位的坪數換算下來每坪就變成了 600萬/30坪=20萬元了。實際上,房子的單價卻每坪是25萬元,因此準備購屋殺價時,一定要先搞清楚「計算的坪數」到底含不含車位坪數?
▲每坪單價的計算含不含車位坪數?結果大不相同。
另一種「殺價後,總是要還的」可能方式也和車位有關,那就是建商願意讓利、接受你的殺價,但前提是:購屋者一定要買下一個車位,而且車位價格還「不二價」,說穿了就是用「車位價來補房價」。例如建商把每個車位賣得比別人多岀30萬元,20坪的房子就可以從購屋者的口袋裡,撈回每坪1.5萬元的行情了。這種方式尤其常岀現在廣告戶、或開價比較便宜的房子身上,想買便宜新房子的民眾要特別留意。
▲建案附近有嫌惡設施嗎?有的話,你的殺價會變得順利很多。
就算建商不灌入車位坪數、不搞車位強迫銷售的方式,民眾也要注意房屋售價是否被灌入其他的虛坪,例如建案是否未遵照「雨遮、屋簷不計價、不計坪」的規定?大公、小公的面積、公共設施比例是否太高(30%以上的公設比都算過高了)?或是房子有隱藏版的缺失,才讓你殺價殺得很過癮?這些看不見的缺失有可能是夏天日照移動後,才會岀現的西曬、附近有基地台、電塔或墓地等嫌惡設施。總之,民眾要非常瞭解這個建案和所選的房子之後,再來和建商購屋殺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