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服務專線:09169-67017

2020年4月5日

高公設比就是不好?先搞清楚大公、小公是什麼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很多人在看房時,看到社區的中庭花園面積大,直覺就認為該社區的公設比就一定很高,但其實不一定是這樣。陳恒芳攝

現代人大多喜歡追求社區內有完善管理與公設的物件居住,在看房時,看到擁有大面積中庭花園的社區,通常會直覺認為其公設比一定很高,反而讓有些人會因此打退堂鼓。對此,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解釋:「事實上,所謂的公設,指的是社區住戶可共同使用,具有頂蓋的公共設施,像是一樓的露天空間或中庭只能算法定公共空間,並不列入公設面積。」
所謂的公設,就是自己房屋專有使用的部分(主建物),扣除與其他住戶共同使用的部分,其中,公設又有「大公」與「小公」之分,張旭嵐表示,簡單來說,大公是全體住戶共同持分、能夠共同使用的空間,像是大廳、中庭、管理室、運動遊樂設施、樓梯間、避難室、水電設備等;小公則是指僅供社區某部分特定人使用並持分的空間,像是每層樓的通道、電梯間、走道等,「由於各樓層房型和設計不同,樓層間的小公比例也可能不盡相同」。
 
宥欣地政士事務所地政士謝宛珍指出,其實目前並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能夠確切定出公設比的計算方式,但一般而言,公設比的算法為「公設面積/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設施面積」。
 
張旭嵐表示,在94年7月建築法規新制實施之後,不但8樓以上建物強制設置「雙安全梯」,緊急升降梯梯間也必須設置獨立出入口的排煙室,該兩項新規定讓「公設比」提高5%左右,也使30%以上的高公設產品將成為常態,「換句話說,在94年之前蓋的房子,公設比相對小,一樣的面積,新套房的空間感覺小,而屋齡10年以上的中古屋,室內可用空間較大,對於希望把錢花在刀口上的購屋族,一定會覺得比較划算。」
 
但難道真的低公設比就是好、而高公設比就是被建商誆錢嗎?張旭嵐認為,對於戶數多的大樓社區,由於可以規劃的空間大,公設會蓋得比較完整,除了有常見的健身房,甚至有游泳池,視聽室,而且有夠多住戶共同分攤管理費;不過缺點就是也因為人多,出入複雜,尤其是開起住戶管委會,要統整意見,有時就比較麻煩,也可能會出現住戶對某項公設不感興趣,會產生該公設實用性不高、自己白白在為別人繳錢的感覺。
 
台灣房屋建成旗艦特許加盟店店東郭誌佑分析,台中七期就有不少知名建商,都會把保齡球場、社區餐廳、酒吧這類高級公設當作賣點,藉以提升在市場的價格,但相對的,消費者在享受較完善的生活機能時,也需付出更多的金錢購入該不動產,甚至也會產生較高的管理費,以用來維護保養這些讓住戶共同使用的設施。
 
相對的,低公設比的物件是讓買主把錢花在刀口上,也能讓其擁有較大的室內空間坪數,不過這也代表社區內的生活機能性就會較低,加上目前公設比低的物件通常屋齡較高,貸款成數有可能沒有新屋來得漂亮,「購買低公設的物件時,除了有房貸需求的人得多留意可貸成數外,還要更加審慎評估外在居住環境,才能彌補自身社區的不足」。(陳昱均/台中報導)

中庭因沒有屋頂,所以只佔社區持分土地,而非建物權狀裡的共同使用部分,為公設裡的「大公」。

規格較高的建案,裡頭的指標性公設之一就是游泳池。陳恒芳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