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民間團體與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之間討論,囤房稅與空屋的議題近期又開始爆發,房地產學者章定煊在臉書發文指出,如果政府拿出經濟數據,可能只剩下房地產,其他都爛光了,也許居住正義就可以扔到一邊去了。
章定煊認為,十多年來房價翻倍,現在的房價也超過了2015年房價的最高點。2018年台灣營造業占台灣GDP 2.52%,不動產服務業及住宅服務業占8.18%比重,2018年底國富毛額資產分配結構觀察,金融性資產毛額占 84.26%,其中按現值公告土地占43.76%,房屋及營建工程占 20.32%,兩者合計64.08%,若是用市價來看,恐怕更高。
章定煊表示,年輕世代有很大的經濟負擔與下一代養育費用等社會問題,「有土斯有財,沒土的人只能去吃土!」的狀況,幾年下來在台灣依然不變,這也是近年住宅市場小宅化的主因。
至於囤房與空屋關連性,章定煊認為,因為沒有這類研究,所以無法判定對錯,這當中牽扯相當多因素(包括空屋與屋齡、房屋結構、區位等),就算改善空屋率、房價,也不一定有多少效用。
章定煊也以自己觀察,分析出3種囤房者,分別為在賺差價的短線交易者,為子女預備房屋或是收取租金的小規模長期囤房者,以及實力的個人、家族,從先輩繼承眾多房屋的大規模囤房者。從以上來看,囤屋者通常沒有空屋,房屋也不在名下,內政部卻稱75%的人名下只有一屋,但卻占這些空屋總量的58%,代表這些人自己有家不住,去睡火車站嗎?
至於囤房稅是否能讓房價合理化?章定煊認為,實質稅率太低,對擁有這麼多資產的人相當無感,不如說實施囤房稅是一種宣示效果。
章定煊最後提到,大量的銀彈隨著在金融體系等著,題材由刺激景氣的舉債而來的公共支出支撐,政府則是表態誰都不准碰房市,基本上沒有國際性的外來重擊下,台灣房市維持緩和偏多的格局不會改變。
文章來源:章定煊臉書
(中時電子報 呂承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